51合肥家教网以“让孩子自信、让家长放心”为服务宗旨,以“证件认证、星级评定”保证教员质量,以“系统化、高质量、快节奏”为服务理念,提供 芜湖英语家教, 芜湖数学家教, 芜湖物理家教, 芜湖化学家教, 芜湖理科家教, 芜湖文科家教, 芜湖奥数家教, 芜湖数理化家教, 芜湖日语家教, 芜湖全科家教等一对一上门家教服务。本 芜湖家教中心地址:51芜湖家教网,电话::15215533456
51芜湖家教网
家教热线:
芜湖请家教电话 :15215533456
芜湖做家教加群 QQ群531664674
芜湖请家教  芜湖做家教  芜湖家教信息  芜湖老师信息      
    家教新闻资讯     请家教常见问题     做家教常见问题     家长加油站     家教才艺通     家教直通车     学习宝典     学习资料     教学资源     外语学习     初一试题     初三试题     中考专题     高一试题     高二试题     高三试题     高考专题
  当前位置:【51芜湖家教网】 → 首页家教资讯 → 浏览文章

采编:哈尔滨家教   来源:哈尔滨家教网    点击:991    发布日期:2010-07-11 19:09:26

(高考)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发展历程

【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发展历程

                    

【考情分析】

(一)命题特点:本专题一直属于高考命题热点区,形式从选择题到主观题都出现过。从2008—2009年高考试题分布情况来看,主要考查了古代农业、手工业及商业政策。所以今后高考重点复习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闲关锁国政策。复习时要注意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的整体认识,联系当时的政治文化发展状况,弄清它们的相互作用。

(二)命题趋势:

【考纲点击】(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考向预测】

1、从知识点角度分析,“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基本特点,是新课程知识,会成为命题的兴趣点。特别要关注“市”的发展、著名的商帮。

2、从能力考查角度分析,古代各种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这种政策在当时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以及从长时期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哪些植根于我国社会中的传统经济观念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现实生活,对这些观念,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等等,都将是2010年高考命题可能涉及的重要话题。

3、从地方史角度分析,对明清之际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探究将是命题的热点。另外,还有“运河经济”“扬州盐商”“南京云锦”等多个古代江苏的手工业、商业话题也是命题的重要素材。

本单元各种题型均出现过,但选择题居多,非选择题多进行综合考查,考查知识的横向联系能力,如2008年一东卷26题对西汉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之间关系的考查,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今年高考试题注意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比如,农民负旦问题、城市发展问题、对外贸易等问题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点新面孔:官营手工业与家庭手工业、“市”的形成与发展、著名的商帮。命题新视角:“民生”、“平等”、“市场”、“交通”、“开放”、“国粹”、“经济文明”等都是当前审视古代经济发展的崭新视角。具体复习知识点有:小农经济、精耕细作、商帮、“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和资本主义萌芽等将是考查的重点。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成为社会民生中的重要问题,在高考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成果是备考的重点。民生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古代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的相关政策及对社会民生产生的影响,将会成为命题的切入点。

【知识交汇】

一、古代农业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人类社会农业最早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又称为“火耕”。这种耕作方式在土地耕种一两年后由于地力下降只好撂荒。

2.距今七八千年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地工具---耒耜,农业耕作进入了“石器锄耕”或“耜耕”阶段;耜耕可以把土挖得深一些翻得松一些,可以加快土壤熟化过程获得较好收成。但因缺乏肥力、中耕和灌溉,地力有限仍需撂荒。

3.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农业耕作方式进入了青铜中耕阶段人们此时也懂得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等。

4.春秋小件铁农具问世,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的耕作方式和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最迟在春秋末期人们已经开始用牛耕地,战国时期牛耕推广。此后(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形成的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原因:各国的改革与变法

2、形成的过程: 生产力进步——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财政困难——各国改革——促进封建土地所有制——阶级力量壮大——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所有制。(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3、影响:战国时期确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存在二千多年,是封建社会各项繁荣的基础,前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一方面封建地主阶级依靠各项特权,大量兼并土地,广大农民过着贫困的生活,另一方面到了明清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⑴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为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⑵作用:①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②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③小农经济也是中国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④它在中国古代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专题纵横: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第一:基本线索: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第二:名称来源:因耕地阡陌纵横,象井字形状,故名。

第三:内容:所有制形式:土地国有制。即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生产方式: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争取他们的劳动。

第四: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2.主要生产方式——小农经济   

(1)含义:以家庭为单位,以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劳动者自己的劳动,独立经营小规模农业,以满足自身消费需要为主的经济形式。

(2)形成:春秋战国时期。

(3)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弱点:①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②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③落后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资料有限,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

(5)评价: 小农经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渐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逐步确立而形成和确立的。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阻碍经济的发展。

 (6)破产: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3.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

二、 古代手工业

(一)官营手工业

1.夏商周时期我国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成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3、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产品主要是武器和官府的生活用品,产品质量最好;

(二)冶金业的主要成就

1、青铜铸造:①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小件青铜器;②商周时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司母戊方鼎是其中杰出代表;③春秋战国秦汉时代青铜铸造采用鎏金和镶嵌工艺。

2、铁器制造:①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②战国时期铁器使用推广;③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用来鼓风冶铁使中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

3、炼钢技术:①春秋晚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发明了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三)制瓷业的主要成就:

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⑵商朝时中国已有了原始的资器;⑶东汉时中国资器生产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有了青瓷和白瓷;⑷唐朝时中国瓷器已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⑸宋代出现了一大批瓷窑,景德镇是其中著名的一个;⑹元代时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能烧出青花瓷;⑺明朝时景德镇成为全国“瓷都”此时能烧出五彩瓷;⑻清朝时可以烧制珐琅彩;⑼从唐代起我国瓷器开始外传。

(四)纺织业的主要成就:

⑴距今五六千年中国已有了丝织品;⑵商代时出现了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物;⑶战国时期中国的丝织品产量种类日益增多;⑷汉代时中国丝织外销量激增;⑸明清时①苏州杭州成为著名丝织中心;②那时还现了花楼机;③同时还能织出“金宝地”等丝织新品种。

专题纵横:4、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及经营形式

(1)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春秋战国以后,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的局面。

(3)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明代前期以前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4)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显著发展,到明朝中叶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某些部门开始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

中的大作坊生产

武器等军用品和官府、贵

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

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剩余部分在市场上出售

三、  古代商业

(一)“市”的形成和发展

1.市的形成:西汉时期城市中出现了专供贸易的“市”:⑴长安城里有东、西二市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周边有围墙市内设有出售商品的店铺;⑵官府设有专门官员市长或市令进行管理按时开市、闭市后不许再有经营活动;⑶以上两点说明西汉时“市”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

2.唐朝时市的发展:⑴唐朝时“市”有所发展城市中的市、坊(居民住宅区);⑵长安城中也有东西市之分,在空间上市与坊之间仍有围墙相隔在时间定时开市和闭市;⑶市里行业种类繁多,西市有西域以及波斯、大食商人胡风、胡食盛行;⑷到了唐代后期城市中的市、坊限制逐渐被打破;⑸农村集市有了进一步发展有些发展成为重要市镇。

3.两宋时期市的进一步发展:⑴宋代时店铺已可以随处开设且买卖时间也一改旧时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以经营;两宋时在边境设榷场进行双边贸易;

(二)主要的商业城市

1、西汉的大城市有:①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它们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②每个城中都有专供贸易的“市”;

2、唐朝时:①唐朝时著名的商业城市在北方有长安和洛阳后来随着经济重心南移长江流域的扬州和益州也成为繁华和商业城市且有“扬一益二”之说;②同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城市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③唐朝时城市中还出现了早期的银行雏形----柜坊、及类似商业汇票的飞钱

3、两宋时:著名的商业城市有开封和临安;开封城内既有商业街区以专业交易场所;临安城内店铺林立早市、夜市相接且有瓦子等娱乐场所。

4、元朝时期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此地;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泉州是元代对贸易的重要港口,被当时旅行家称之为世界第一大港,政府在此设有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三)著名的商帮

明清时期由于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商帮,其中最著名的是徽商晋商。徽商和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他们的出现反映了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反过来,这些商帮把大量的财物运回家中,转化为封建地产,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专题纵横:5、古代城市发展的基本特点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2)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6.中国古代商业的主要特点

一是中国古代不同的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不同的特色。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商业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峰。宋元时期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纸币最早出现,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明清时期,一大批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徽商晋商等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等,使得明清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二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随商贸的发展呈不同的特色。秦汉至唐,在京都、郡、国所在的大县城内,多有官府在指定的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市”(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居民所住的“里”“坊”严格分开。宋代以后坊市制度界限被打破。

三是中国古代商业与商人的命运总是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有关,自战国以来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确实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四、 主要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⑴原因:①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产物;②封建政府为了保证财源和税源及兵源;

⑵含义:指统治者为农保护农业生产和小经济限制甚至打击工商的经济政策;

⑶目的:①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②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⑷最早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的秦国的商鞅变法

⑸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也有安定人心的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且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2.“海禁”政策:

(1)含义:①明太祖时期下令"申禁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

(2)原因:防止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与倭寇危及明朝统治;

(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外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4)影响: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专题纵横:7.比较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

 名称

   相同点

    不同点

  时间

  目的

    作用

重农抑商

都是封建统治者实

行的经济政策;都重

视农业、抑制商品经

济的发展;都促进了

封建社会

初期出现

并贯穿封

建社会的

始终

促进农业

发展,稳固

封建统治

基础

在封建社会前期和

建朝初期促进了封

建经济的发展;封建

社会末期对生产力

发展起阻碍作用

闭关锁国

传统经济的发展;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衰落

明代中期出现,到清朝进一步加强

抑制中外交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有利于抵制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但限制了中国与世

界的交流,导致中国的落后

【思想方法】

【例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A                  B                  C                  D

【分析】在读懂图片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限制性词语“商朝”、“农耕生产”进行比较判断。A与农耕生产无关,B与D当时还没有出现,可以排除,C是“田”字的写法,反映农耕生产的内容。 学生容易误选A。错解原因:是不能有效提取图片信息,没有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商朝”“农耕”。 本题应选C

【例2】明朝后期,浙江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布或纱,清晨入市,易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且复持以易”。从本质上看,这种现象是指( )

A.浙江农村的商品经济          B.棉纺织品交易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理解题意,其次是应正确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  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特征的认识。材料揭示了商人打入生产领域,采取分散的经营方式,其中蕴含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因此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本题应选C

【例3】下列所引材料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分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及逆向思维的能力。读懂材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题干部分是重农抑商的观点,题支ABD三项均和题干观点一致,而C项反对重农抑商。本题应选C

2008—2009年高考涉及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第1、2、3、4课的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手工业中的瓷器制造业、商业“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在2008—2009年高考中,山东文综卷涉及到自然经济的特征、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等知识点;海南历史卷涉及到西周的工商业制度、南朝农业耕作技术、唐代商业管理制度、陶俑的产生及制作、明代商品经济的状况等知识点;广东历史卷涉及到商朝的农耕生产、明朝的商品经济的影响等知识点。从中可以预测古代中国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依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将有可能成为2010年高考命题的亮点。此外,“三农”问题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结合当代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链接本专题的相关主干知识。

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要密切关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当今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古已有之,如中国古代在水利建设、人口政策和垦荒等方面就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今人汲取。命题多以某一话题为载体,而这些话题较为注重与人类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与当前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相联系(如人口、资源、能源、重大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保护等);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如我国能源利用、西部大开发、“三农”问题、和谐社会等)。因此历史复习必须关注现实,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专题演练】

1.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2. 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历史传统的不同           B.生产方式的不同

C.生活习俗的不同           D.宗教信仰的不同

3.(原创)春倌说春是民间说唱艺术。历代官府对春倌说春极为重视。在清朝和民国年间,每年立春这一天,州府县衙都要分别举行隆重的送春仪式。具体做法是在城郊先开春倌会,现场说春表演,烧香祭天,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由府官、县官亲自握犁赶牛,犁地三个来回。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古代官员非常重视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示范作用

B.政府非常重视在立春时节,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需要

C.中国古代历代政府和官员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D.中国民间祭祀的活动多,内容丰富,教育意义重大

4.(创新)右图为2008年北京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残奥会吉祥物设计方案“福牛乐乐”的灵感来自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我国最早采用牛耕技术是在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本文来源:http://www.51fsjj.com/news/news39_124811.html  (高考)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发展历程]

5.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具备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你觉得最可信的是(    )

 A.李时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因他是科学家,说法可信

 B.朱熹认为“豆腐本为淮南王术”,源于西汉。朱熹是大学问家,说法可信

 C.宋代《清异录》中首次提到制豆腐法,这证明宋代开始出现豆腐

 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豆腐最晚出现在东汉

6.(原创)《周易·复》中指出:“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中国古代把这一政策作为基本国策,长期推行是在(   )

A.西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7.下图是商朝铸造的青铜器的照片,这些照片能够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A.商朝青铜器代表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最高水平

B.商朝青铜器是迄今为止世界出土的最早文物

C.商代青铜器开始用于生产、生活、军事等方面

D.商朝青铜器铸造技术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8.(原创)根据张瀚《松窗梦语》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张毅庵,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由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这一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明朝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十分发达

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受到欢迎

C.杭州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杭州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明显

9.唐朝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曾有“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的诗句,而韦应物的《杂体五首》中有“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的句子。对比这两句诗,可看出(    )

A.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        B.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

C.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欧洲地区  D.丝织品为织者自己所用

10.(原创)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日本、美国、大陆、台湾的学者相继对中国市镇展开了研究。八十年代以来,更有后起的中外学者,专门对市镇经济进行了区域性的宏观研究。他们的研究结论可能有

①隋唐时期,城市里的固定交易场所是“市”

②唐朝后期,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③北宋时期,农村有些集市逐渐形成固定的市镇

④明清时期,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在全国蓬勃兴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这一记载,最早发生在(    )

A.唐朝长安                             B.宋朝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12.(原创)下列图片中,能够促进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是(   )

    

①图1  铁器的发明和使用        ②图2 统治者重视农业

   

③图3  丝绸之路与中外交往      ④图4 手工工场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13.(原创)1840年,文人汪仲洋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林则徐也认为:洋人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这些荒谬的认识是缘于清朝的(    )

A. 闭关锁国         B. 文字狱           C. 重农轻商         D. 政治腐败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 李白《估乐客》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  王建《十五夜望月》

请回答:

(1)概括材料所反映出的唐代商业发展的情况(4分)

材料二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  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  王安石《商感》

(2)从材料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2分)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唐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为什么?(4分)

  材料三  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鬓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

                                              ——乾隆时《南江县志。棉布谣》

(3)材料表现出了哪些历史现象?它与唐宋时期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15.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一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铁锸             穿有鼻环的牛尊   

图一  春秋战国时期                图二两汉时期        图三  隋唐时期

 材料二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图四  《清明上河图》中的商运场景        图五  《清明上河图》中的商队

      

 图六  清代嘉庆年间的北京东四牌楼        图七 清代苏州的“全晋会馆”

请回答:

(1)促进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及其标志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结合教材归纳农具进步的表现及意义,并简要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在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

(3)根据图四、图五分析当时的商运方式有哪些?图七中会馆的出现与图四、图五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关系?

(4)根据材料二中的四幅图归纳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哪些重要信息?商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16、(10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高考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高考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高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高考——[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高考资源网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高考资源网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分)高考资源网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5分)

17、(广东省六校第二次联考)(11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哥孛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哥孛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Laws)和制度(Institutions),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乾隆帝复英王乔治三世》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4分)

(2)你认为材料二中亚当·斯密关于中国“停滞性”的结论是否切实?亚当·斯密是如何分析中国长期停滞的原因的?(3分)

(3)如果你同意“停滞性”的结论,请再分析造成停滞的另外两个原因。如果不同意,请写出两点理由。(2分)

(4)根据材料三,我们从乾隆帝复英王的信中,能看出当时中国怎样的情形?(2分)

18(2009济南市一模27题)(12分)浙江张氏家族以机杼起家、以耕读传世的历程,是明清之际江浙一带许多家族家业传承的典型。

材料一  毅庵祖(张瀚先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巾,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                          ——张瀚《松窗夜话》

    材料二  张氏家族在“家业大饶”后,将大量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购田置地,并要求后人弃商从文,转向科举入仕之途。明嘉靖十四年张瀚中进士、后曾官拜两广总督、吏部尚书。此时张家已演变成大官宦之家。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张氏家族“家业大饶”的原因。(2分)分析其所经营机杼业的性质。(2分)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为什么“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4分)

(3)某研究小组通过对张氏家族家业传承的研究,得出这种机杼业为代表的经济形态“是一种没有前途的经济”的结论,结合所学加以印证。(4分)

19、2009南通市第一次调研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二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三  马嘎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代表翠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政府对马嘎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嘎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夕卜,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马嘎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与英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其成因。(4分)   

(2)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深层次原因。清政府为什么拒绝马嘎尔尼的要求?(3分)

(3)材料三中马嘎尔尼得出“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的结论,客观上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4)有人说:中国经济在明清时期落下了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这一顽疾一直影响着近代经济的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3分)

20.(2009广东韶关市二模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嘉靖八年,霍韫奉命修会典,言:“自洪武迄弘治百四十年,天下额(份)田已减强半,而湖广、河南、广东失额尤多。非拨给于王府,则欺隐于猾民。广东无藩府,非欺隐即委弃于寇贼矣。司国计者,可不究心?”                                        ——《明史·食货一》

【材料二】凡官地,例禁与民交易。然旗人不习耕种,生齿日繁,不免私有质鬻。……。自和珅管大农,奏改前章,于是旗人及府庄头率多撤地别佃,贫民始多失业。   ——赵尔巽《清史稿·食货一》

【材料三】俗有田底、田面之称,田面者佃农之所有,田主只有田底而已。盖以佃农各有其半,故田主虽易而佃农不易,佃农或易而田主亦不易。                    ——光绪《周庄镇志》卷四,风俗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材料中出现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封建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2分)

(2)材料二、三反映出农村怎样的经营方式?“田底”和“田面”的实质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和问题(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明清这种经营方式和土地生产关系如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

(4)有学者认为,中国政府具有没收和再分配土地,以及向庄田征税的特权,但它没有阻碍土地的随时买卖和继承。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4分)

历史专题二【参考答案】

1.B 解析:A项强调的是施肥、生产技术的提高;C项描绘的是农作物生长状况;D项强调的农业生产要应时制宜;均不符合题意。B项“各顾各”强调的是农业生产的相对封闭性,体现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生产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

2.B解析:在东方农耕文明中,牛是最重要的农用畜力,所以不可能会出现多吃牛肉的现象;西欧农业不发达,畜牧业较为发达,牛不是用于农耕而是用于饮食。不同的生产方式造就了不同的饮食习惯。

3.C  解析:A项是表象,不是实质反映。B项没有正确提炼材料的实质。C项是材料的本质反映,因为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项与材料无关。

4.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的耕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是其重要标志,汉代是牛耕技术推广和改进的重要时期,此后,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故选B项。

5.D解析:历史资料的来源有多种,东汉墓葬的图属于一手资料,其历史价值最高。

6.D解析:材料所反映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古代其他朝代基本推行开放政策。明朝统治者开始推行“海禁”政策,清朝大规模“闭关锁国”政策。因此,题中所反映的现象发生在明清时期。

7.D解析: A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B项也是错误的表述。C项主要错在“开始”上,青铜器早在原始社会就用于生活方面。司母戊大方鼎的出土,表明商代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8.C解析: A项和B项是从表象上分析材料的,不符合题目“本质”的要求。C项是本质的反映,因为材料中已经体现了“雇佣”关系。D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

9.B解析:材料中诗的意思是,从事丝织业生产的织者个人衣着粗陋,而高档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故B相符合材料信息。

10.A  解析:①、②、③的叙述是符合史实的。④的表述主要错在“全国”,当时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主要在江浙地区。

11.B解析:此段材料反映了城市商业的发达,从材料看市场和居民区的界限已被打破。这种现象最早发生在宋朝。

12. A解析:铁器的发明大大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推行“重农抑商”也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丝绸之路及中外交往,推动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手工工场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小农经济主要起阻碍和瓦解作用。

13.A解析:提取信息:文中观点都是错误荒谬的,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愚昧无知,和闭关锁国有着密切的联系。

14.解析:本题用诗歌的形式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形式新颖,是道好题。回答时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还要注意材料信息与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

答案(1)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水上贸易发达;出现不受时限的喧闹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

(2)信息:商业发展渗入农村,出现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得不到保障。政策:重农抑商。原因:巩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 

(3)现象:清前期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包买商打入生产领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地区出现。不同: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15.解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前三幅图是古代生产工具的进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后四幅图是反映商业的发展情况;解答的关键是尽可能仔细观察分析图片,获取更多的信息。第(1)问的根本原因一般指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标志结合图片容易联想到生产工具的改进。第(2)问强调农具进步的表现,注意结合图片反映的类型进行归纳,图一是春秋战国时期,想到铁器的使用,联系到以前的情况,从牛耕想到农用动力的变化;图二是汉代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法,图三是唐朝发明的曲辕犁,从而联想到播种、灌溉技术等等方面的进步。后两问顺之就比较容易了。第(3)问从对两图的比较,能够联想到图四是水运,图五是陆运;会馆从图七的说明可知是某一省等地经商的商人所建立的地方方便商业贸易的地方。第(4)问是将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即可。

答案(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标志:生产工具。

(2)表现:①从材质方面:石、木-青铜、铁;②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③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自然力;④犁耕、播种、灌溉技术的进步。(4分)

意义: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农业技术的提高,是生产力提高的重要表现,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

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两汉时期,出现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式,农耕区域扩大,推动农业发展;隋唐时期,创制了新的耕作工具和曲辕犁,农业生产发展加快,奠定了隋唐社会经济繁荣的基础。

(3)水上商运和陆路商运。商运活跃促进了商队的形成,促使了会馆产生;会馆出现推动了都市以及“市”繁荣。

(4)信息:商运活跃,“市”繁荣,都市繁荣,会馆产生。

作用: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16、【答案】

(1)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  

(2)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

(3)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解析】本题主要从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来考查传统思想观念的沿袭与变革,以及这种沿袭与变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第⑴和⑵问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炼信息和概括知识的能力,属于容易题;第⑶问主要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和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从题干所提供的观点进行探讨和论证。

17、【参考答案】: (11分)

(1)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1分)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1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1分)自给自足。(1分)

(2)同意或不同意。(1分)  法律和制度阻碍了发展。(2分)

(3)同意者讲原因:重农轻商,闭关锁国,轻视技术等。(2分)

不同意者举理由:中国自宋朝以来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发展等(2分)

(4)中国富有,夜郎自大的虚骄心理,闭关锁国。(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及小农经济的影响和认识。解题关键是必须对小农经济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点是材料二对于亚当斯密《国富论》的理解,把握亚当斯密的观点:他认为法律和制度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8、【参考答案】:

(1)原因:转换经营行业;纺织工艺高超;扩大经营规模。(2分)

   性质: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2分)

 (2)财富主要用于买田置地,不能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要求子女科举入仕,弃商从文。(4分)

(3)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等。(4分)

【解析】本题借浙江张氏家族的发展历程考查了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回答时注意信息的处理。

19、【参考答案】:

(1)中国: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英国:工业化时代到来。原因:工业革命开展。(4分)  ‘

(2)原因: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1分)经济上:中国是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政治上:大国心理,防范外来势力的干扰。(2分)

(3)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统治腐朽;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文化上文化专制政策,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4分)

(4)农本思想忽视重工业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大国心理造成中外交流的缺乏;小农经济带来的对先进文明的抵制。(3分)

【解析】第1小问考查的是中英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点,依据材料信息可以回答;分析原因应注意英国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及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的作用。第2小问中马嘎尔尼访华的表层原因是要清政府与英国通商,实际是这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必然要求;清政府拒绝的理由可从经济和政治两角度分析。第3小问可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角度逐一分析。第4小问可从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近代前夜的闭关锁国政策、天朝上国的美梦、小农经济的根深蒂固等角度说明。

20、【参考答案】:(13分)

(1)措施:打击或抑制土地兼并(变法或出台法令、法规)。(2分)

(2)经营方式:租佃制。(1分)   实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或一田二主)。(2分)

(3)如何促进:一方面,租佃制的实行,使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民不用固定在土地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成长提供了劳动力条件。(2分)另一方面,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且相对稳定,有利于调动佃农的生产积极性;也有利于农村雇佣劳动制的出现,促进了土地的集约经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促进商业和市场的繁荣,最终促进了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2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给分。)

(4)不成立。(1分)理由:自战国后,土地私有制成为我国古代社会占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国政府只能没收和再分配国有土地(官地);土地兼并屡禁不止或收效甚微,也正说明了这一点。(3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给分。)

成立。(1分)理由:中国是“家天下”,是“人治”社会;当土地兼并危及到国家赋税和徭役的征发,危及到封建国家的统治时,必然要采取种种措施来抑制土地兼并;材料一、二正说明封建政府要抑制土地兼并。(3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给分。)

(本问为开放性问题,不管答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同样赋分,此问共3分。)

【解析】第一问,要明白,材料中出现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就是土地兼并,对这一问题,历代封建政府一般是打击或抑制土地兼并。第二问,要注意分析所给的材料,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三问,只要能够明白这种经营方式的特点、作用,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回答。第四问,一方面在注意政府的性质,另一方面,要注意中国古代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w.w.w.k.s.5.u.c.o.m

www.ks5u.com

 






百度搜索更多内容:(高考)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发展历程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芜湖大学家教中心 |最新学员 |优秀教员 |收费标准 |学员常见问题 |新闻信息 |教员常见问题 |教员须知 |本站简介
服务热线电话::15215533456  我们的QQ客服:737013856 教员加QQ群531664674(点击即可聊天)
©    版权所有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皖ICP备14023442号-2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本站地图 电子邮箱:737013856@qq.com
网络实名:芜湖家教 芜湖大学家教网  芜湖家教芜湖家教网
本站搜索关键词:芜湖家教 芜湖数学家教 芜湖英语家教 芜湖物理家教 芜湖化学家教 芜湖语文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