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9日揭出了杭州一对一家教辅导机构的内幕,编辑部电话异常热。令我们啼笑皆非的是,很多家长都是来讨文中提到的一位兼职家教的电话,有的还找上门来。而他们的意图表露很明显:“请个好家教,孩子读重高就有希望了”。
这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家长们对名师的追逐,正是催生久盛不衰的家教市场的源泉。问题是,这其中供需双方的信息多年来始终是不对称的:家长们投重金请名师,孩子成绩好也请,成绩差更不用说,都希望有人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点石成金”。可记者采访后发现,真正的好老师一般是很少做家教的,有也仅仅教极少数好友亲朋的孩子。而市面上家教机构就是利用了家长们的“名师情结”,做出了很多不实际的承诺,最终诱惑了家长。
绝大多数的爸爸妈妈们都对自己的孩子给予了莫大期望,希望孩子上重点高中、进重点大学,将来当个体面又轻松的“白领”。为了这个良好愿望,家长们愿意节衣缩食,下重金请家教,可事实证明,很多孩子请了家教,效果却不明显,有的成绩反而退步,原因就在于他们是“被学习”的。
谁都知道,只有发自内心的快乐学习,才能激发孩子无穷的激情和创造力。可现实是,当今的孩子比前几代人都学得累。有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近10年学习压力有增无减,因为近八成的父母要求孩子成绩名列前茅。这种无形的压力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性格养成。
家长们想把请家教当成让孩子考进名校的救命稻草,却忘了,教育本身就像成年人相亲,是非常追求感性的,再优秀的家教老师,与学生之间也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学生假如不能接受老师的教学方法,再怎么上“家教”,效果也是枉然。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上名校已不一定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太多的鲜活实例告诉我们,业界、学界的佼佼者,不一定都由名校一路走来。只有真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改变他们“被学习”的状态,相信这样的孩子哪怕他一时考试失利读了普通中学,或者职高,今后仍能逮住机会照样成才。 王慧华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